专家:贸易冲突很难避免

2010-02-03

    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迈克尔·佩蒂斯日前为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撰稿《全球贸易冲突一触即发?》,摘要如下:
  两年来,一些评论人士一直辩称,2008年危机导致的全球需求萎缩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引发贸易战,重复上世纪30年代全球走过的老路。这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。贸易纠纷将放缓全球复苏步伐,造成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敌意和不信任,使得环境、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重大全球问题的解决变得不太可能。
  要想理想地解决贸易问题,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首先必须理解,这些问题对于其他国家的政策制定者来说是多么困难。
  就像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(G reatD epression)前的美国一样,中国从十年的生产力大幅增长和人民币汇率低估中受益匪浅,使得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了过高的市场份额,而在全球消费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,这就要求中国向国外出口顺差。只要全球需求大幅增长,这就不是问题。但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过度消费国债务和超额需求的缩减,亚洲贸易竞争对手和西方进口国拒绝接受逆差。结果,贸易日渐成为冲突的焦点,正如1930年后的情况。
  就像1930年一样,由于双方都误会或低估了对方的问题,很难想象贸易纠纷会得到理想的解决。
  中国的问题在于,它不能足够快地改变对外国净需求的依赖。让中国经济实现再平衡,从过度生产转向内需,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。历史上的先例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。但贸易逆差国家,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,在政治上也无法接受需求流向贸易顺差国家所导致的高失业率。鉴于美国的失业率高达10%——某些欧洲国家甚至更高,人们看不到允许国外吸收本国需求以维持中国的就业有什么好处。
  如果不能立即联手制定长期解决方案,贸易冲突就会进一步加剧,并将日益难以扭转敌对政策。最重要的是,如果贸易逆差国家要求贸易顺差国家更快地实施结构性改变,超出了后者可以管理的限度,那么几乎可以肯定,我们最终将面临严重的贸易纠纷,导致全球复苏减缓,各国关系长期恶化。

(摘自FT中文网)(E09)
 
 

()
 相关新闻
  服务贸易滞后 出口大国仍存隐忧
  以国际营销促纺织品出口
  胡锦涛:中国对金融危机作三大判断 经济总体向好
  2010年纱线展凸显五大亮点
  纱线展:将展示平台转化为价值平台
  商务部:第六批出口商品技术指南(纺织服装类)
  5000亿家纺市场:罗莱富安娜各出绝招
  巴黎平价服装秀催生时尚银行挽救时尚业
  俄罗斯市场追捧重磅棉混纺织物
  面料展:企业踊跃参展 主办方稳中求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