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纺织经济价格链:坚挺?脆弱?

2010-11-10

    统计局宏观数据显示,我国9月CPI创下23个月以来新高,连续多月超出3%警戒线,国内通胀压力一直明显上升。

    来自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趋势可以印证,今年年内,从“蒜你狠”、“豆你玩”、“姜你军”,到眼下的“糖高宗”、“苹什么”……农副产品涨价已有“全面开花”之势。

    作为农产品之一的棉花价格步步高升,也带来了我国纺织产业链后道产品及替代产品的依次涨价。原料端持续上涨的压力何时舒缓?子行业乃至流通渠道对于上游成本能否有效吸收?尤其是在本轮棉花疯涨行情结束后,企业将如何调整、消化高价位购进的原料库存?都构成行业发展的近忧。

    尽管产业链前端的价格传导十分顺畅,但是再向产业链的中端及终端延伸,传导则层层乏力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0年1~9月,我国衣着类产品出厂价格指数(PPI)仅上涨1.8%,衣着类产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甚至下降1.1%。而据来自市场方面的消息,今年的家纺、服装产品价格提升远不如前端产品幅度大,如部分家纺内销品牌,其零售价格4月份以来提高20%左右。迫于成本压力过大,不少企业已经开始使用涤棉代替纯棉。

    而服装产品从今年四季度订货会来看,品牌企业也普遍涨价10~15%。尽管终端产品受链条传导环节较多等因素影响,对原料成本的敏感度相对较低,成本吸收能力较强,但面对原料端无休止地上行,涨价也将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。有专家直言,现在终端产品是在消化前两个月的原料,依此推导,两个月之后更要涨价。

    虽然从目前来看,内外销形势好转将终端需求信号积极上传。但终端消费的承受力并不能靠市场需求的增加而无限放大,一旦消费者对价格“不买单”,即消费承受力崩塌,那么自下而上的需求动力将会减弱。届时,产业链上的生产环节以及流通渠道都将为价格传导不畅而共同买单。

    在综合利好因素的支撑下,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纺织行业交出优秀的成绩单,延续了2009年二季度之后的景气回升势头。但也应当看到,在今年成本上涨的问题面前,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承压能力和价格传导能力各异,因而不同子行业的赢利状况呈现差异化。这也给未来行业供给能力和需求能力的进一步匹配,提出了平衡衔接的新命题。(中国纺织报)

(E06)

()
 相关新闻
  2010年三季度棉纺行业运行分析
  2010年三季度纺织机械行业运行分析
  勇立潮头 看萧山化纤如何开拓发展空间
  美加德投资2.5亿元带动闽北纺织业发展
  中国时装周 属于上海or北京
  假羊毛坐垫充斥汽车用品市场 (图)
  江苏宿迁打造百亿级高档纺织服装产业园
  物价上涨 网购走俏 网店冬装销量翻番
  棉价高烧两月涨万元 七部门紧急灭火
  欧盟REACH法规于中国鞋企而言利弊共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