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位专家预测10月CPI均值4% 多重涨价因素助推

2010-11-05

  国家统计局将于11月11日公布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(PPI)。

  11月初,财新传媒对多家证券公司、商业银行研究部门发出问卷,调查其对10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预测,回复问卷的17位经济学家对10月CPI的预测均值为4.0%,较9月上升0.4个百分点。兴业银行对10月CPI的预测值最高,为4.2%。

  食品涨价仍然是推高CPI的主要动力。国家发改委监测的数据显示,10月肉类价格小幅上涨,食用油和蔬菜价格明显上涨,大中城市黄瓜、西红柿、油菜等15种主要品种蔬菜平均零售价格比9月上涨10.1%。

  非食品方面,以衣着类价格为例,3月开始的棉花价格上涨逐渐传导至下游,在三季度秋冬装价格中开始有所体现。

 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,如果10月CPI 超过4.0%,可能导致宏观当局认为当前物价可能已出现加速上涨苗头,成为再度加息的主要诱发因素。

  此前连续五个月回落的PPI也将在10月出现反弹。接受财新传媒调查的17位经济学家对10月PPI的预测均值为4.6%,较9月上升0.3个百分点,最高预测值达到5.4%。

 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(PMI)中的购进价格指数的持续走强,已经显示出PPI上涨的压力。10月购进价格指数涨同比上涨69.9%,该指数已连续三个月上升,且均超过60%。

 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,不断攀升的购进价格表明,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成本压力,这也将对下游的消费者价格产生明显的上升压力。“由于过度的货币投放、好于预期的经济表现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上涨的压力,通胀率远未见顶。”

  部分观点认为,11月和12月CPI将回落到4%以下,但是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明年的通胀压力不容忽视。

 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,工资上涨、食品价格和公用事业价格提升、国内需求旺盛,以及次贷危机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,均将导致明年通胀压力超出预期水平。

  近期决策层对通胀表述出更大关注。11月2日发布的第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,表露出对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的警惕,认为在流动性充裕和通胀预期较强的大背景下,富余资金必然寻找各种途径和出口,潜在的通胀压力须“高度关注”。

  此外,央行认为中国还存在结构性的价格上行压力。当前国内劳动力和服务业等价格趋升,资源环保成本加大,资源性产品价格有待理顺,这些“都可能影响通胀预期”。

  鲁政委认为,考虑到银行对客户贷款利率通常是按自然年时点来调整的,年内继续加息将大大缩短利率政策的生效时滞,为明年控制物价奠定更好基础。(新浪财经)

(E06)

()
 相关新闻
  日本内野开发完全环保毛巾系列
  广交会:羊绒产品外需市场增长乏力 内需市场蓬勃而起
  印度禁止棉花出口 引全球纺织联合团体不满
  2010年1-9月纯棉印花布出口情况
  纺博会:数码印花含苞欲放
  “MIIOW”一声唤来性感 颠覆内衣经营
  文化创意产业助石狮服饰企业腾飞
  金森:在服装面料中广泛推广纳米技术
  分析:家纺主要产品出口形势转好
  河北原棉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约90%